编写说明
更多+最新新闻
一、参考文献
1.参考文献主要是方便读者进一步查阅资料,也是尊重他人科学成果和著作权的具体体现。
2.参考文献来源广泛,项目多,是书中容易出错的部分,务请逐条逐项核对。
3.参考文献数量不宜过多,应选列最重要的、有代表性的,以近几年的为主。只列公开出版的,一般不列内部资料。
4.参考文献可分别列在篇后或章正文后,也可集中在全书正文后。
5.如在正文内注有文献角码的,则参考文献序号必须与之相互对应。
6.图书参考文献一般著录格式:
作者.书名(第2版).出版地:出版社,年份
例:张之南,沈悌.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(第2版).北京:科学出版社,1998
7.图书或文集中析出的章节著录格式:
作者.章节名//作者.图书名.出版地:出版社,年份:起止页码
例:杜学海,金世鑫.肾性骨质疏松症//刘忠厚.骨质疏松学.北京:科学出版社,1998,601-603
8.期刊参考文献著录格式:
作者.文章题目.期刊名,年份,卷号(期号):起止页码
例:吴英恺.谈外科基本功.中华外科杂志,1978,16(2):65-66
Bennett JM,et al.Proposals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.Br J Haematol,1982,51:189
9.专利文献著录格式:
作者.项目名(或专利名称):国别,专利号.出版年份
例:姜锡洲.一种温热外瑶敷药制备方案:中国,88105607.1989
10.参考文献作者项:作者超过三人者只能列三人,其后加“等”。
11.每条文献起始顶格排,转行时缩进一格。
12.条目中的标点符号按上述规范,不能随意改变。
13.图书版次第1版省略,只列第2版以上的。
14.外文条目的书名、文章名、期刊名第1个字母大写,其余小写。外文缩写点一律省略。
二、附录
1.附录是与正文内容相关的可供进一步查阅的资料,内容要根据书稿性质、读者对象确定,比如计量单位换算表、人体检验正常值表等。
2.附录的序号以及附录内的图、表、公式序号可单独排列,不与正文连续。
3.附录页码与正文相连。附录要在目录中列出。
4.正文述及的附录常在正文中注明“参见附录×”字样。附录中与正文对应的事项与数据必须完全一致。
5.正文未述及的附录应注意其作为附录的必要性、准确性、适用性。注意是否有著作权问题,是否允许公开发表问题。
三、索引
1.作者是制作索引的最佳人选。索引词条的抽取要以读者为本。
2.索引包括单页码型索引、多页码型索引、主辅页码型索引。
3.名词索引分为中文索引、外文索引、英汉和汉英对照索引。医药图书索引词一般包括医学名词、药品名称、器材名词、技术名词等。但要注意商品名称、习惯用名词、人名、地名、产品牌号等不要收入。
4.索引编制必须科学、规范、便于查阅,所选条目应是具有检索意义和组配性能的词组或单词。
5.中文索引按拼音或笔画排序。外文索引以字母顺序排列。
四、后记或跋
1.正文后面的说明性短文。一般由作者本人撰写,也可由其他人撰写。
2.作者自己写的可不署名,他人写的应署名。
3.按正文页码顺排,上目录。